環保園|黑水虻處理雞糞8月恐不獲續約 環保署改試共厭氧消化技術
發布時間: 2024/05/20 07:00
最後更新: 2024/05/20 10:14
屯門環保園「虻舍」2021年獲環保署批出合約,斥資8位數字,試驗以黑水虻幼蟲,每日處理16.5噸雞糞,過去14個月共處理逾6,200噸;而烘乾黑水虻幼蟲及蟲糞,可轉化為飼料和肥料,形成綠色循環經濟。廠方指試驗黑水虻處理廚餘效果同樣理想,惟先導計劃8月屆滿,憂被收回廠房。
環保署回覆指,8月將試驗「共厭氧消化」技術處理雞糞,未來更集中以污水廠處理廚餘。換言之,虻舍要按合約8月屆滿後,拆卸設備歸還用地。
延長合約半年至8月屆滿
由碧瑤綠色集團與庫基科技合營的機科有限公司,2021年透過招標,獲環保署批出1年先導計劃合約,於環保園前身為華南廚餘廠的部分廠房,設立佔地約3,000平方米的「虻舍」,是本港首個以生物轉化技術的自動化工廠處理有機廢料設施。翻查資料,政府合約支付2,766萬元處理雞糞費用。
機科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曹渭仁透露,2019年的初心是向環保署建議用黑水虻處理廚餘,「環保署後來問我們可否用來處理雞糞,答案是肯定的。」
受疫情影響,虻舍延至去年2月營運,試驗利用黑水虻幼蟲,每日餵食16.5噸雞糞,多於原定的10萬噸。吃雞糞長大的幼蟲及排出蟲糞,可烘乾為高蛋白質飼料和肥料。
先導計劃去年2月至今年4月,至今14個月共回收再造6,231噸雞糞,佔本港雞糞逾4成。而本地魚場及農場試用飼料後,反應亦甚好。
不過曹渭仁透露,至今雖有微利,但「無政府補貼無可能做」,未知署方會否延長合約,亦未知當局會否採用黑水虻處理廚餘;他直言若合約8月屆滿不獲續約,「這間廠房就會結束」。
試驗結束要歸還用地
環保署上周五回覆查詢,指虻舍合約營運期為1年,去年2月至今年2月結束,為收集更多數據,協定延長半年至今年8月,按合約承辦商在完結後要拆卸設備並歸還用地。
集中污水廠處理廚餘
環保署續指,已成功試驗在O.PARK2以「共厭氧消化」技術,每日平均處理20噸豬廢料,佔全港產生量一半,效果理想。緊接黑水虻先導計劃後,署方將於8月開始試驗共厭氧消化技術,首階段每日處理10噸雞廢料,轉廢為能。署方會根據黑水虻技術和共厭氧消化技術收集的數據、營運成本效益等經驗,制訂雞廢料的長遠處理安排。
環保署又指,本港土地資源珍貴,以黑水虻技術或其他技術處理大量廚餘需要額外相當土地,而大埔和沙田污水處理廠的「廚餘/污泥共厭氧消化」試驗計劃相當成功,未來將集中發展利用污水處理廠提升廚餘處理能力。
對於多番強調試驗理想的虻舍面臨結束,會否覓地重置廠房,或下一步計劃,曹渭仁表示沒有進一步回應,碧瑤截稿前沒有回覆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記者:吳雋妍